别列佐夫斯基:前俄罗斯首富砸10亿美元对抗普京下场极其凄惨

这些寡头中的代表人物、曾经的俄罗斯首富别列佐夫斯基就曾经不遗余力地实现这个目标。

数学教授、国际倒爷、骗子、寡头都是他的身份,更神奇的是他还被称为“克里姆林宫的教父”。

在他扑朔迷离的死亡之前,他曾经为区区5000美元发过愁,而他最后的一个身份好像是“小丑”。

1946年,别列佐夫斯基(名字太长,下文简称“老别”)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犹太家庭,家境属于小康。父亲是化工厂的工程师,母亲是国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所以他从小理科就很厉害。

16岁时,老别考上了莫斯科一所大学,学习电子技术,据同学回忆“他非常勤奋,脑子好使,笔记本总是记得满满的。”

当时苏联在数学领域的成就非常强悍,强悍到什么程度呢?请看下面这道基辅大学的考试题。

所以,老别能在莫斯科大学、这个盛产数学家的“银河战舰”里当上数学系的教师,说明他的脑子不是一般的好。而且,越优秀的人还越努力,后来他拿了博士学位,职称也变为了教授,并在1991年当上了俄罗斯科学院的院士。

苏联还没解体时,老别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决策理论,而且还在给苏联最大的汽车企业、伏尔加汽车厂搞软件开发。

要说老别的学术和业务能力已经不是一般的强,妥妥的专家,但同僚对他评价更高的方面却是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正是有这样的长项,老别才多了一份兼职收入,1979年,他被克格勃招募,成了兼职特工,一直到1990年克格勃朝不保夕的时候,他才解了套。

在苏联高度计划经济的体制内,高级知识分子老别的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流淌着,如果没有意外,他将不紧不慢地奔向最终的目标:领退休金。

但是,没有意外的人生不够精彩,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积重难返的苏联经济开始加速向深渊俯冲。

而老别那看似索然无味的前半生,也将在时代大潮中为他换取耀眼的繁华,虽然这样的繁华他最终要用自己的一切来偿还。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因为崇尚西方的市场经济,于是在苏联就搞了一个新经济政策,原由的计划体制就此开始瓦解。

那个时候,苏联人民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了,老别在大学里的工资也只够他半死不活地熬着。不过,他是属于“垂死都要挣扎”的那一小撮人。

就在他开始挣扎的时候,拜他的社交能力所赐,他从伏尔加汽车厂了解到了苏联国内民众对汽车的旺盛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而且汽车市场即将开放。

1989年,单位已经不发工资的老别和几个朋友成立了苏联时期的第一家汽车经纪公司,说白了就是个倒买倒卖二手车的皮包公司。几个人扎紧了脖子,凑出一笔钱,老别到西德弄回一辆二手的大奔,转手在莫斯科以进价3倍的价格卖了出去。尝到甜头后,第二次老别弄了4辆,于是他有了第一桶金。

因为高档进口车在苏联国内属于卖方市场,所以老别可以轻轻松松收取车款后在从国外进口,这么倒来倒去,他居然凭“空手道”开了国内第一家奔驰专门店,而且利用伏尔加汽车厂的渠道,把自己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有了底气,人就开始口出狂言,老别跟合伙人说道:“国内的汽车市场是我们创造的!”

1991年苏联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经济一泻千里。但是老别已经不用再为钱发愁,他发愁的是怎么趁乱赚更多的钱。

当时,包括车企在内的很多原苏联大型企业都已经揭不开锅,老别于是搞起了汽车出口。

他以卢布价格从国内汽车厂订购了汽车,但都是打白条不给钱,汽车厂当时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个大买主,只能忍气吞声。等国外的买家付过来美元后,老别会押住2个月以后再给国内车企付款,这是为什么呢?

比如,2个月前,老别买一辆国产车是5万卢布,相当于5000美元。他即使不赚钱,按原价出口拿到买家的5000美元,那2个月后,5万卢布可能只能兑换2500美元!他只需要把2500美元兑换成5万卢布付了采购款就行。剩下的2500美元全是利润!他赚得完全是国内劳动人民的血汗钱。

而且,他在1993年还成立了所谓的“全俄汽车联盟”,拿着在国外投资汽车生产厂的幌子找国内老百姓集资,可给大伙的债券凭证都是不记名的。在骗够5000万美元以后,“联盟”解散,230多万老百姓手里不记名的债券凭证全都成了废纸。

在汽车厂职工和被骗老百姓的诅咒声中,老别几乎垄断了俄罗斯的汽车市场,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坐拥了3亿美元的房产。

这就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现实,同样也是原苏联和俄罗斯随便听信美国甜言蜜语的报应。

不过,国家的衰败不在老别的思考范围之内,他唯一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财产安全和增值。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差钱的老别自然而然地想到最好的投资方向——“政治”!

经过一番研究后,老别在1993年和一位名叫尤马什夫的年轻作家交上了朋友,而这位年轻作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叶利钦的干儿子。

当时,尤马什夫正发愁怎么帮叶利钦出版第二本书,于是,不差钱的老别把这个活揽了下来。他不但找了个芬兰出版商把书出版了,而且还孝敬了叶利钦100万美元的版权费。借着这个机会,尤马什夫帮老别跟克里姆林宫的精英们先混了个脸熟。

老别在莫斯科市中心有一所19世纪风格的豪华私人俱乐部。1994年6月,他在这里举办了一个富商大聚会。这次聚会的目的是要为一家新建的儿童医院筹集善款。在老别的号召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老别自己则捐赠了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

巨大的成果使这家医院的发起人、迪亚琴科女士异常开心。当她愉悦地走进餐厅时,墙壁上昂贵精美的意大利挂毯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这家儿童医院剪彩时,老别就站在她的身后。

不久之后,迪亚琴科女士就把老别的这项伟大善举告诉了她的父亲、叶利钦。而老别自那时起,曾经在一个月内连续被总统接见了3次,每次接见时间都有好几个小时。在他优质的理财服务下,叶利钦家族的私人财产实现了保值和大幅增值。作为VIP客户的附赠礼品,叶利钦还得到了一套位于法国的豪华别墅。

1995年12月,老别通过自己的银行财团在背后出资1亿美元,支持一位年轻人出面收购了俄罗斯排名第6的国有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这家公司是几个月前由叶利钦刚刚批准成立的,当时的估值超过30亿美元。

替他站在前台的年轻人就是靠卖橡皮鸭子玩具起家的阿布拉莫维奇(以后简称为“阿布”),也就是后来英国切尔西足球俱乐部的老板,此时,他们还情同父子。

通过此次交易,产业横跨能源、金融、地产、汽车等多领域的老别成为了实际上的俄罗斯首富、数一数二的寡头,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更是一度位列第9。

1996年,叶利钦想连任总统。但他的政绩实在是太差,自己贪污受贿、把国内经济搞得哀鸿遍野,车臣问题没法解决,社会动荡不安,支出率最低跌至了3%。而他的竞争对手、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则前景一片光明。

最巧的是,在达沃斯论坛上,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也刚刚调侃过老别:“俄共如果掌权,你们这些国家大蛀虫会被吊在路灯杆上示众!”

于是,老别立刻联系了另一个寡头古辛斯基。两人在电话中一分钟都没浪费就决定支持叶利钦连任。

随后,老别牵头其他6位和他一样趁着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崛起的寡头一块出资1亿4000万美元作为叶利钦的竞选经费。他自己则买下了一直亏本的国有公共电视台,加上自己控制的报纸,老别的传媒帝国开始疯狂包装和吹嘘叶利钦,同时,还经常播放苏联解体前老百姓排队买东西的场景,故意刺激老百姓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从而打压俄共的声誉。

在7大寡头的共同“运作”下,叶利钦终于起死回生,以微弱优势击败了久加诺夫,成功连任。作为回报,居功至伟的老别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车臣问题首席谈判代表、独联体执委会主席。

当时有一副讽刺漫画,画的是叶利钦照镜子时,镜子里出现的是头戴王冠的老别。当时,老别和其他6位寡头并称为“影子总统”,老别更是被称作“克里姆林宫的教父”。

他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出:“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让一只猴子当上俄罗斯总统。”这句话绝对不是吹牛,当时很多俄罗斯政府高层的任免都是出自以他为首的“影子总统团”。在他收购国家“频道1”电视网的时候,甚至可以动用俄罗斯国家安全局把曾经的“战友”、今日的竞拍对手古辛斯基强行赶到国外吹海风。

1999年,声名狼藉的叶利钦实在是干不动了,准备让总理普里马科夫接任。开始的时候,老别还算支持,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情况不对!

普里马科夫和他的盟友、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也是狠人,要玩“国家资本主义”,这两人对寡头的态度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但是,眼看着叶利钦一天不如一天了,总得找个接班的傀儡吧。找来找去,老别盯上了“政治小白人”普京。

原来老别挺讨厌这个特务头子的,但是听说普里马科夫让联邦安全局局监控他们这些寡头的要求被局长普京拒绝后,他对这个年轻人的态度改变了。更重要的是普京当时名不见经传,背后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政商关系网。

于是,老谋深算的老别开始全力支持普京接班,在他眼里,这将是下一个完美的傀儡,他将继续俯瞰伟大的俄罗斯。

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他上任以后也曾经和7大寡头推心置腹地谈过话,希望各位大佬好好赚钱,政治的事就别过问了。结果,老别几个人嗤之以鼻,谈判不欢而散。

库尔斯克号潜艇出事以后,老别甚至发动自己的媒体对普京一通狂轰滥炸,弄的新总统焦头烂额。

10月初,普京在接受采访时放出话:“政府跟寡头势不两立!如果我愿意,我可以随时敲碎这帮人的脑袋!”19日,俄罗斯全境通缉老别。身在法国的老别算是无家可归了。

2003年10月,流亡英国的老别在伦敦向全世界媒体宣布:“拿出10亿美元干掉普京!”他也说到做到,除了资助俄罗斯境内的反对派参加竞选,还支持了车臣、格鲁吉亚、乌克兰的反俄政治势力。一句话,只要能让普京烦躁的,他都支持。

与此同时,他还和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弟弟合伙开了软件公司,给英国肯特亲王秘书的公司投资了几十万英镑。

不过,这些貌似都没溅起什么水花,大伙好像都拿他当成了“人傻钱多”的提款机,对他的反俄大业不太感冒。

2007年,和他曾经亲如父子的阿布也转而支持普京,把老别手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股份全都低价抄底。老别一怒之下在英国把阿布告上法庭。10月份,两大寡头在一家英国奢侈品购物中心“偶遇”,两边的保镖展开了犹如黑社会一般的对峙,老别则趁乱把法院传票塞给了阿布。

2008年,老别流年不利,和自己的漂亮媳妇离了婚,分手费超过2亿英镑,轰动一时。与此同时,和阿布的官司也败诉,其损失据说超过了50亿美元。老别感叹道:“好像是普京给我下的判决!”

2012年11月,老别找到一家俄罗斯电台,要发一封公开信,说自己后悔当初支持普京上台。而电视台的负责人则告诉他:“别再像小丑一样了!”

2013年3月22日晚,老别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低估了俄罗斯,而高估了西方,我的生命已经没有意义。”

转天,67岁的老别被发现在自家的浴室里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可叹、可耻、可悲的一生。虽然死因众说纷纭,但谁还会在意这个“属于上个年代的过期产品”。

如今,俄罗斯的新一代“企业家”们都在踏踏实实地赚钱,毕竟特工们对做生意不太在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