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成功,到底是需要运气还是底气?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对于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来说,这个问题可以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他就是一个永远在搜索机遇的“超级搜索引擎”,有了这个特异功能,似乎运气和底气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因此,想不成功都不行,没人拦得住。
在IT业界,施密特不是一只童子鸡,但也不是一个古怪的老头。今年已经49岁的施密特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其经历之丰富,堪称业界老狐狸。首先,他的背景无懈可击:拥有普林斯顿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师学士学位,同时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教育、学术和理论上都是一流水准。其次,他的入行起步的经历也十分诱人:毕业后,首先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IT业内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后者是电信业巨子贝尔的研发基地,近百项科技专利的拥有者。还在IT业的技术圣地——施乐(Xerox)PARC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别人苦苦寻觅机会的时候,埃里克·施密特却几乎被“硕大”的机遇一次次淹没。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CEO。在他任期内,施密特领导开发Sun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从公司的一个研发者的失意作品,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他积极推行网络软件战略,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虽然,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也被不少媒体称为是他给予Novell第二次生命。但是,Novell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借助于互联网泡沫的光。随着泡沫破灭,Novell重新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就在他离开的那个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施密特向投资者承诺,他会在2001年年底,扭亏为盈。
但是,也许命运注定了要施密特在业界留名百年。因此,在挥霍了一次次绝佳的机遇之后,又一次机遇不可抗拒地摆到他面前。他绝不会在一棵无法成就自己的“歪脖子”树上吊死。在玩过了工作站、服务器等硬件(Sun)和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Novell)后,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席位出现在施密特面前。这就是搜索引擎的后起之秀Google。施密特显然已经等不到兑现承诺了,他要把握新的机遇。
Google当然是看上了施密特的丰富经验,向他伸出橄榄枝。出于对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议让施密特保留董事会主席的头衔。这样,一开始施密特是脚踏两只船。他在担任两边的董事长,却都不担任CEO,一方面他要试试水温,一方面要保留后路。的确是老狐狸的典型招数。
有人说,是Google得到了施密特。但是,我们应该说,是施密特得到了Google。反正,2001年3月,他正式加盟Google,既是得到了一份梦幻般的工作,也是一只脚踏入了质疑和寒冷的海水之中。从此,他与Google不再可分了,他的成功也势不可挡,一个“施密特时代”开启了。